利用木棒上的砍切痕检验并案一例
作者:毕思特科技 来源:毕思特科技 浏览数:1905 发布时间:2018/10/29 9:23:57
利用木棒上的砍切痕检验并案一例
在野外拦路抢劫案现场勘查中,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,现场留有可利用的痕迹物证相对较少,而犯罪分子为拦截过路的作案目标,常选择较长的棍棒类作为作案工具。在作案后因目标大、携带不便等原因而直接丢弃在现场。因此,技术人员在现场勘查时搜索丢弃的作案工具,进行检验,对案件的分析刻画、串并同类案件、甚至认定制作工具,往往具有重要意义。下面介绍一起利用木棒上的砍切痕检验,串并抢劫杀人案的成功案例,以期达到抛砖引玉,引起同行对此类痕迹的重视和利用。
一起拦路抢劫杀人案。现场搜索发现一根整体分离成三截,总长120厘米的杉木棒,头部有明显的砍切痕,较为新鲜。案发后即对现场周围进行了大范围的排查,同时发出了协查通告。经工作发现,同晚21时左右在距现场5公里的下游浦阳江江塘上,一骑摩托车人路过时遭到两名案犯的棍棒袭击,因车速较快而未被抢。经搜索,在距袭击处150米远找到杂木棒一根,长约80厘米,并在另一地点找到了被砍残留的树枝。
经检验,两处木棒上的砍切痕均较为新鲜,木棒端面直径分别为5厘米和3.8厘米。虽然木质不同,在显微镜下观察两者砍切痕,发现线条反映均较明显、清晰、连贯。进行对接发现:两者间的粗大、明显的线条均能自然结合,细小线条的对接也相符,线条凹凸程度因木质不同而有细小差异,应属非本质差异,据此认定两处木棒为同一刀具制作,遂得以并案,并因此及时地调整了侦查方向和范围。
为做好本案的检验,我们选用不同刀具、也找来了不同质材的木材作了大量的砍切实验。通过实验我们发现:
1、同一刀具砍切湿质木材和高密度的木材,反应出来棱线较为细腻、连贯,细小的线条反应较为清晰。在干质木材或疏密度的木材上,砍切痕反应出来棱线较为粗糙、细小线条有断续现象,但对明显粗大的线条及线条之间的位置关系无明显差异。因此,不同木质的客体答对砍切痕的检验无本质的影响。
2、因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不同对砍切痕的影响。作用力大小在木质客体上反应为砍切痕的大小,即作用力大一次形成的痕迹面大、深度深,作用力小一次形成的痕迹面小、砍痕浅。痕迹面上的线条它反应的是刀具刃口上的凹凸变化,因此,作用力的大小对线条痕迹的粗细变化及相互关系无本质的影响。作用力方向的不同会改变整个痕迹的方向,它是整体方向的改变,但痕迹面反应出的线条间的变化规律不变,只要对痕迹变换不同的方向反复检验,也可进行同一认定。